初到韓國時,就有人忠告我:在韓國不喝酒交不到朋友。在韓國生活了一陣子之后,對此深有感觸:韓國人愛喝酒,尤其是愛喝炸彈酒?!耙黄鸷纫槐币簿统闪巳藗兂煸谧焐系目陬^禪。
在韓國,喝酒是工作的一部分。在一個公司同一部門工作的同事晚上聚餐喝酒是經常的事兒,因為他們覺得“酒越喝感情越深”,有利于加強同事間的團 結協作精神。如果誰不經常參加這樣的聚會或是在聚會上不喝上司遞過來的酒會被認為是“不合群”或是不尊重大家的“另類”。雖然越來越多的韓國年輕一代不喜 歡這種方式,但是大部分還是迫于世俗的壓力,硬著頭皮參加。
如果一個男人一下班就回家,而不去與朋友喝一杯,時間長了會被人看不起,認為這個人“沒有本事” 或“人緣不好”。
酒道:對酌中的感情催化劑
在古代朝鮮,每年逢陰歷10月,儒生們都會擇吉日,守禮數,設宴款待大家。也就是說傳統社會常通過“鄉飲酒禮”來傳授酒席上的禮節知識。此外,在節日和祭祀上也可以學到在長輩面前恭恭敬敬地喝酒的知識。只有得到長輩的允許,才能和他們一起喝酒。但是,到了喝酒的年齡,和成人儀式一樣,長輩們也會教給“酒道”。當在酒席上做出無禮的舉動時,在家里父親就會對兒子說,在社會上先生或長輩就會對毛頭小子說“沒學好喝酒”之類的話,也就是違背了“酒道”的意思。時代的飛速發展使得現在也不那么刻板地講究禮數了。
現在有一種通用的“酒道”,比如,喝酒時,通常是年紀大的人,職位高的人先喝,要先給長輩擺上酒杯,當長輩遞過酒杯時,一定要雙手接。在長輩面前喝酒,要把臉稍向左邊轉過去再喝。酒和工作要區別開來,就是再醉酒,在工作崗位也不能露出一點破綻來,必須保持負責任地做好工作的精神狀態,這是酒宴禮節中一個心照不宣的慣例。在韓國喝酒時說“干杯”,是表示心里高興愿意相互分享愉快,碰一碰杯烘托酒宴氣氛的意思,而不是像中國人那樣非要把杯里的酒喝干不可。韓國人喝酒隨時都可以說“干杯”。在韓國喝酒時,不習慣續酒,一定要一杯都喝完之后再添酒。
也許是中國人喜歡“滿”字,所以認為續酒是件十分自然的事,就好像不斷續茶那樣似的??梢哉f韓國是講究飲酒禮節文化的國家。據說,這種酒文化是發端于祭祀上喝一口祭祀酒之后,要把酒杯重新呈給長輩的風俗。而這種習俗之所以能流傳至今,是因為把自己的酒杯呈給長輩表達了一種尊重。正因如此,把自己的酒杯遞給同伴或初次見面的人是在表達人情和親近感。與朋友在一起喝酒的對酌文化是韓國人十分珍視酒與人際關系的價值觀的表現。雖然也可能偶爾與朋友開懷暢飲,盡興盡志,但隨著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人人都很忙,朋友們在一起喝酒也漸漸成為了“速戰速決”式的豪飲,所以有人也在呼吁要提高飲酒文化的質量。燒酒是25度的蒸餾酒,是時下韓國男人最喜歡喝的酒。據說,在朝鮮王朝時代,燒酒是一種傳統酒,種類繁多,有300余種,但由于受日帝時代酒稅令的限制而漸漸消失了。今天,人們都為健康著想,所以傳統民俗酒又開始受人歡迎了。幾年前,金大中總統在同金正日國防委員長舉行南北首腦會談時就喝過傳統酒之一的“百洗酒”。此外,深受人們歡迎的傳統酒還有用韓國著名人參釀制的人參酒,慶州的法酒和安東的安東燒酒等。特別是梨姜酒,全羅道的特產,用梨來代替水釀制的酒,味道純美,回味無窮,喜歡喝酒的人都對該酒贊不絕口,說它是“人人愛不釋手的瓊漿玉液”。
韓國人喝酒常常是一晚上好幾頓,回到家往往已經是午夜時分,第二天工作起來無精打采,只好去蒸個桑拿休息一下,所以韓國的桑那浴的生意很好。
正是上述這些理由造就了蘊含著韓國男人們的辛苦與歡樂的酒文化!韓國的女人們也時不時地做上一桌豐盛的酒菜,邀請親戚朋友到家里來做客,去努力營造一種溫馨而寬松的家庭氛圍。今天,一接到丈夫說晚上晚點回家的電話,家庭主婦們就連忙煲好美味可口的解酒湯、干明太魚湯、豆芽湯、泡菜湯等著丈夫回來,即便丈夫過了半夜還沒回來……
韓國的酒一般分為普通燒酒(約含酒精25%左右,多為木薯、紅薯釀制的)、高度燒酒(45%左右,糧食酒)、清酒(酒精度數12%左右,大米釀制)、濁米酒(酒精度數不詳,甲醇、丁醇含量很高,飲過后會頭痛,應該是大米釀制,但韓國困難時期有用白面釀制的, 一般為下層市民所喜愛)、酒釀(如同中國的江浙地區的酒釀,一般作為普通冷飲),另外韓國人喜歡地產洋酒,如something special、passport等,進口洋酒也很受歡迎。年紀大些的人也喜歡金門高粱酒。
韓國人喝酒時有一些規矩。如在長輩面前一定要把臉轉到一旁,為了表示親熱常常把自己用過的杯子酌滿,再給他人去飲。一般來講韓國人喜酒但對酒精的耐受力不如中國人,在韓國經??梢钥吹骄谱砗鬂M大街撒尿的醉漢。這大概和他們的飲酒習慣有關,韓國人飲酒時有如此的酒令:場所不問,時間不問,下酒菜不問,酒類不問。
在韓國,喝酒是工作的一部分。在一個公司同一部門工作的同事晚上聚餐喝酒是經常的事兒,因為他們覺得“酒越喝感情越深”,有利于加強同事間的團 結協作精神。如果誰不經常參加這樣的聚會或是在聚會上不喝上司遞過來的酒會被認為是“不合群”或是不尊重大家的“另類”。雖然越來越多的韓國年輕一代不喜 歡這種方式,但是大部分還是迫于世俗的壓力,硬著頭皮參加。
如果一個男人一下班就回家,而不去與朋友喝一杯,時間長了會被人看不起,認為這個人“沒有本事” 或“人緣不好”。
酒道:對酌中的感情催化劑
在古代朝鮮,每年逢陰歷10月,儒生們都會擇吉日,守禮數,設宴款待大家。也就是說傳統社會常通過“鄉飲酒禮”來傳授酒席上的禮節知識。此外,在節日和祭祀上也可以學到在長輩面前恭恭敬敬地喝酒的知識。只有得到長輩的允許,才能和他們一起喝酒。但是,到了喝酒的年齡,和成人儀式一樣,長輩們也會教給“酒道”。當在酒席上做出無禮的舉動時,在家里父親就會對兒子說,在社會上先生或長輩就會對毛頭小子說“沒學好喝酒”之類的話,也就是違背了“酒道”的意思。時代的飛速發展使得現在也不那么刻板地講究禮數了。
現在有一種通用的“酒道”,比如,喝酒時,通常是年紀大的人,職位高的人先喝,要先給長輩擺上酒杯,當長輩遞過酒杯時,一定要雙手接。在長輩面前喝酒,要把臉稍向左邊轉過去再喝。酒和工作要區別開來,就是再醉酒,在工作崗位也不能露出一點破綻來,必須保持負責任地做好工作的精神狀態,這是酒宴禮節中一個心照不宣的慣例。在韓國喝酒時說“干杯”,是表示心里高興愿意相互分享愉快,碰一碰杯烘托酒宴氣氛的意思,而不是像中國人那樣非要把杯里的酒喝干不可。韓國人喝酒隨時都可以說“干杯”。在韓國喝酒時,不習慣續酒,一定要一杯都喝完之后再添酒。
也許是中國人喜歡“滿”字,所以認為續酒是件十分自然的事,就好像不斷續茶那樣似的??梢哉f韓國是講究飲酒禮節文化的國家。據說,這種酒文化是發端于祭祀上喝一口祭祀酒之后,要把酒杯重新呈給長輩的風俗。而這種習俗之所以能流傳至今,是因為把自己的酒杯呈給長輩表達了一種尊重。正因如此,把自己的酒杯遞給同伴或初次見面的人是在表達人情和親近感。與朋友在一起喝酒的對酌文化是韓國人十分珍視酒與人際關系的價值觀的表現。雖然也可能偶爾與朋友開懷暢飲,盡興盡志,但隨著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人人都很忙,朋友們在一起喝酒也漸漸成為了“速戰速決”式的豪飲,所以有人也在呼吁要提高飲酒文化的質量。燒酒是25度的蒸餾酒,是時下韓國男人最喜歡喝的酒。據說,在朝鮮王朝時代,燒酒是一種傳統酒,種類繁多,有300余種,但由于受日帝時代酒稅令的限制而漸漸消失了。今天,人們都為健康著想,所以傳統民俗酒又開始受人歡迎了。幾年前,金大中總統在同金正日國防委員長舉行南北首腦會談時就喝過傳統酒之一的“百洗酒”。此外,深受人們歡迎的傳統酒還有用韓國著名人參釀制的人參酒,慶州的法酒和安東的安東燒酒等。特別是梨姜酒,全羅道的特產,用梨來代替水釀制的酒,味道純美,回味無窮,喜歡喝酒的人都對該酒贊不絕口,說它是“人人愛不釋手的瓊漿玉液”。
韓國人喝酒常常是一晚上好幾頓,回到家往往已經是午夜時分,第二天工作起來無精打采,只好去蒸個桑拿休息一下,所以韓國的桑那浴的生意很好。
正是上述這些理由造就了蘊含著韓國男人們的辛苦與歡樂的酒文化!韓國的女人們也時不時地做上一桌豐盛的酒菜,邀請親戚朋友到家里來做客,去努力營造一種溫馨而寬松的家庭氛圍。今天,一接到丈夫說晚上晚點回家的電話,家庭主婦們就連忙煲好美味可口的解酒湯、干明太魚湯、豆芽湯、泡菜湯等著丈夫回來,即便丈夫過了半夜還沒回來……
韓國的酒一般分為普通燒酒(約含酒精25%左右,多為木薯、紅薯釀制的)、高度燒酒(45%左右,糧食酒)、清酒(酒精度數12%左右,大米釀制)、濁米酒(酒精度數不詳,甲醇、丁醇含量很高,飲過后會頭痛,應該是大米釀制,但韓國困難時期有用白面釀制的, 一般為下層市民所喜愛)、酒釀(如同中國的江浙地區的酒釀,一般作為普通冷飲),另外韓國人喜歡地產洋酒,如something special、passport等,進口洋酒也很受歡迎。年紀大些的人也喜歡金門高粱酒。
韓國人喝酒時有一些規矩。如在長輩面前一定要把臉轉到一旁,為了表示親熱常常把自己用過的杯子酌滿,再給他人去飲。一般來講韓國人喜酒但對酒精的耐受力不如中國人,在韓國經??梢钥吹骄谱砗鬂M大街撒尿的醉漢。這大概和他們的飲酒習慣有關,韓國人飲酒時有如此的酒令:場所不問,時間不問,下酒菜不問,酒類不問。